top of page

如何改善經前綜合症(PMS):中西醫結合的全面指南

經前症候群(PMS)是指女性在月經開始前幾天出現的一系列身體和情緒症狀,並在月經開始後逐漸消失。大多數女性在生育年齡期間會經歷不同程度的PMS症狀,其嚴重程度和影響因人而異。西醫和中醫對PMS的理解和應對方法各有側重,但兩者都強調生活方式對改善症狀的重要性。


經前症候群(PMS)是指女性在月經開始前幾天出現的一系列身體和情緒症狀
經前症候群(PMS)是指女性在月經開始前幾天出現的一系列身體和情緒症狀

PMS 的成因

西醫觀點

根據NHS的研究,PMS的主要成因是:

荷爾蒙波動: 月經週期中雌激素和黃體酮水平的變化可能影響情緒穩定。

血清素水平下降: PMS患者的神經傳導物質(如血清素)水平可能降低,導致情緒波動和食慾改變。


中醫觀點

中醫認為,PMS與氣血失調臟腑功能紊亂陰陽失衡有關,具體表現為:

肝氣鬱結: 情緒波動、乳房脹痛與肝主疏泄有關。

氣滯血瘀: 經血不暢、經前腹痛多因氣血運行受阻。

脾虛痰濕: 腹脹、水腫及疲倦與脾的運化功能失衡相關。

腎氣不足: 疲乏、腰膝酸軟反映腎氣虛弱。


PMS 的常見症狀

身體症狀

• 腹脹、乳房脹痛

• 頭痛、關節或肌肉疼痛

• 疲勞、皮膚問題


情緒症狀

• 焦慮、煩躁、情緒低落

• 易怒、注意力不集中

• 食慾改變(如渴望甜食)


食慾改變(如渴望甜食)
食慾改變(如渴望甜食)

PMS 的綜合應對方法

1. 生活方式調整(適用於西醫與中醫)

飲食:

• 西醫建議減少咖啡因、鹽分和糖分的攝入,多吃富含纖維和健康脂肪的食物。

• 中醫則提倡多吃補氣養血的食物,如紅棗、山藥和枸杞,避免寒涼食物。

運動:

• 有氧運動如快走、游泳或瑜伽能緩解壓力並改善情緒。

睡眠:

• 保持規律作息,每晚睡足7-8小時。


2. 西醫建議

藥物治療:

• 使用非處方止痛藥(如布洛芬)減輕頭痛和腹痛。

• 嚴重情況下,醫生可能建議使用口服避孕藥或抗抑鬱藥。

心理健康支持:

• 適當參加心理諮詢或認知行為治療(CBT),幫助管理焦慮和情緒波動。


3. 中醫調理

針灸:

• 針灸可疏通經絡、調和氣血,改善經前疼痛和情緒波動,常用穴位包括肝俞、脾俞和三陰交。

食療:

• 肝氣鬱結型:玫瑰花茶和陳皮水有助於疏肝解鬱。

• 脾虛痰濕型:山藥、紅棗能健脾化濕。

• 腎虛型: 食用黑芝麻、黑豆、枸杞、核桃,補腎益氣。

情志調節:

• 經前保持愉悅心情,參加放鬆活動如冥想或瑜伽,避免過度思慮或情緒壓抑。


針灸可疏通經絡、調和氣血
針灸可疏通經絡、調和氣血

PMS 的預防與長期管理

1. 規律的生活習慣

• 西醫強調定期運動和健康飲食。

• 中醫注重氣血平衡和經絡通暢,提倡長期保暖和調養脾腎。

2. 壓力管理

• 建立健康的心理機制,適時尋求支持,減少心理壓力。

3. 體質調理

• 中醫認為,針對不同體質進行個性化調養,如通過飲食和非藥物療法,幫助改善陰陽失衡。



定期運動和健康飲食可以幫助與預防PMS
定期運動和健康飲食可以幫助與預防PMS


什麼時候需要尋求醫療幫助?

• 如果PMS症狀嚴重影響工作或日常生活,或有更強烈的情緒變化如經前不悅症(PMDD),建議盡快諮詢醫生或中醫師,獲得專業治療。


結語

經前綜合症是女性常見的健康問題,通過結合西醫的科學分析和中醫的整體調理,可更全面地緩解症狀並提升生活質量。兩者在方法上各有側重,但核心都是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,幫助女性更好地管理身體與情緒。

Commentaires


bottom of page